7月1日至今年年底海关“龙腾行动2019”再启程,
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码
记者日前从海关总署获悉,新一轮全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已于7月1日拉开帷幕,代号“龙腾行动2019”的专项行动将持续至今年年底。
为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,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,2017年9月1日,为期3个月的“龙腾行动”第一次启动;2018年,“龙腾行动”于当年8月1日拉开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序幕;今年,“龙腾行动”再次升级,专项行动时间长达半年,体现出中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、有效打击进出口侵权货物违法行为的力度与决心。
海关总署表示,口岸部门将根据海运、空运、陆路、铁路、快件、邮递六类运输渠道,以及一般贸易、市场采购、边民互市、跨境电商等贸易形态下侵权货物流向的不同特征,结合各地海关区域位置、业务特点、航线分布等要素,强化综合研判,有效堵截化整为零的侵权违法活动。
同时,海关将全方位加强对输往北美、欧洲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侵权货物的有效监管,聚焦消费电子类产品、汽车配件、个人护理用品、服装、箱包、鞋靴等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安全的商品,对输往南美、非洲、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货物加大监管力度,并加强对通过中国香港、澳门等地区转运侵权货物违法行为的重点监控。
专项行动中,针对跨国公司知名品牌、本土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,口岸部门会分别实施重点保护、持续培塑,增强企业在华投资信心,提升国内企业创新及维权能力,根据我国产业分布区域集群化的特点,加大对行业性侵权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,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关企联络员制度、定期开展“送法进企业”活动、签订关企合作备忘录等方式,加大力度调研指导企业制定维权创新规划,为企业海外维权提供支持,并鼓励权利人积极向海关提供侵权假冒信息。
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,海关将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间的执法协作以及海关与行业协会、进出口商会、权利人维权联盟等组织的协作,通过大数据匹配溯源实现查获一批侵权货物、关停一批售假账号、捣毁一批制假窝点的全链条打击,通过灵活使用证据开示、自愿放弃、公告收缴等办案方式提升案件办理效率,压缩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时间。此外,海关部门还创新了出口货物专利纠纷担保放行方式,允许第三方机构为收发货人提供反担保服务。
今年1—5月,深圳海关共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1283批次,涉及货物1896万件,货值2. 33亿元,查扣涉嫌侵权货物857批次、1325万件,案值1452万元,在全国海关排名前列。
“专项行动在于打击震慑进出口环节侵权违法行为,维护公平有序的进出口贸易秩序。”该相关负责人指出,各类外贸企业应予以充分重视,建立品牌和知识产权备案清单,梳理可能使用的被列入申报信息或非申报信息的知识产权,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品牌保护计划的产品。
事实上,经过前两年的经验积累,今年“龙腾行动”的号角已经吹响,全国海关的行动布局也已全面铺开。
2017年和2018年,浙江省新增知识产权备案3173项,位居全国首位。目前,浙江吉利等26家自主知识产权型属地企业已入选海关总署培塑名录,关区行动重点企业存量也位居全国海关之首。
今年,在打促结合、高效便捷、综合治理的行动原则下,杭州海关将加大海关执法力度,创新执法手段,维护企业创新利益;优化海关执法流程,完善维权机制,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;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,增强企业在华投资信心;继续增强培塑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,提升国内企业的创新和维权能力,共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,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。
(记者:刘昕,原载《国际商报》)
|